建设智慧国土 促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2024年第四期“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大讲堂”开讲


2024-06-25  

    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自然资源部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一级教授、莫干山地信实验室主任陈军受邀作为主讲嘉宾,参加了由市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主办的第四期“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大讲堂”暨“信息讲坛”,作了题为“建设智慧国土 促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的主题报告,通过分享“智慧国土”的总体设计思路与典型智慧应用,探索推进实现超大城市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武汉路径。

    会上,陈院士首先以四部委近期联合发布的《关于深化智慧城市发展 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为时代呼唤,提出要打造真正的“智慧城市”、解决智慧城市还不够智慧的问题,应尊重发展规律,加强整体性谋划和系统性建设,以时空为主线,建设智慧国土,支撑全域数字化转型发展。
谈及智慧国土的建设思路

    陈院士从国土空间的基本概念出发,指出提升国土空间治理水平势在必行,测绘与时空信息大有可为,应构建国土空间数字化治理体系,按数据-信息-知识三个层次,构建实景三维国土空间底座,完善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打造一批时空知识服务,实现高水平时空赋能,即无域不达的时空感知、无处不在的时空连接、无时不用的时空计算、无所不及的时空智能、无隙可乘的时空安全。
谈及统筹数字化发展

    陈院士指出要以覆盖全面、更新及时、适于分析的国土空间高质量信息资源,解决高品质时空信息的供给能力不足的问题。要从两个方法路径统筹国土空间数字化发展,一是要推进实景三维中国建设,包括产品体系、服务赋能体系、数智技术体系、标准规范体系。二要整合国土空间信息,研究解决国土空间信息统一建模问题,构建业务要素衔接、专题信息丰富、多尺度融合的国土空间信息平台,即一体化建模、集成化管理、知识化服务。
谈及智慧国土构建及推进智慧化应用

    陈院士指出要以“全面动态感知、系统精准认知、全域智慧管控”为主线,构建业务化时空信息技术体系,提供高质量时空信息,支撑高层次时空分析,实现高水平时空赋能。同时,需要破解“数据既多又少、数据海量-信息爆炸-知识难求、后知后觉被动应对”等诸多技术难题,实现全面动态感知、系统精准认知和全域智慧管控,将新一代人工智能与测绘技术相融合,研发时空型混合计算范式,构建智能化测绘的混合计算理论方法体系。
陈院士在报告的结语中强调“时空信息大有作为”,一是打造时空算力基础设施;二是打造新质生产力;三是打造时空型城市大脑,并以浙江德清的SDGs评估示范研究为例,向我们展示了从“评估报告-知识服务-行动方案”三部曲,为政府提供决策支持的“智慧治理”的最佳实践案例。

    本次学习活动不仅是对“智慧国土、智慧城市”建设的一次深入学习和借鉴,更是对武汉推进实现超大城市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次有益探索。未来,将结合武汉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机构改革与信息化转型升级的重点任务和实际需求痛点,将信息化、数字化、智慧化应用到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领域的各个方面,通过进一步的深度合作来加速提升自身的技术攻坚、研发、创新能力,推进促进国土空间治理朝着数字和智慧的方向变革,共同开创武汉自然资源与国土空间治理的新篇章。

 



鄂ICP备1200144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2020002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