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首甘为孺子牛 不忘初心勇担当--信息中心主题教育先进典型童秋英同志事迹材料


2019-09-12  本站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如同往常一样,晚上八点,武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信息中心土地信息部部长童秋英的身影,依然在办公室忙碌着。秉承着上下求索的工作态度,她已在自然资源和规划信息化及“数字武汉”、“智慧武汉”等领域从业三十余载。长期的信息化实践工作,让她始终保持“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和“一锤子接着一锤子敲”的钉钉子精神,也造就了她“不服输、敢担当、勇于创新”的个性。业务精湛、技术过硬的她,2007年获“国土资源部青年科技骨干”,2008年入选武汉市政府专项津贴专家,2015年入选国土资源部科技创新团队“智慧国土工程应用创新团队”,获得多项国家和省部级奖励。她说“做好国土资源基础性工作,这就是我的初心”。
   默默耕耘、夯实基础,提升国土资源调查效率和质量
   国家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每10年进行一次全国土地调查,每年进行土地变更调查。许多基层的同志都反映“土地变更调查是一项技术和政策上有较多新要求和新变化的年度基础性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再加上地方机制不健全、调查手段落后,做起事来苦不堪言”。面对工作中的难解之结,有人期待观望、有人无谓抱怨,也有人则从“难”中探寻创新之路。童秋英一路参与了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国土调查及年度土地变更调查信息化建设工作,别人嫌苦嫌累不愿干的活,她一干就是二十年。她带领团队摸索新的技术手段,着力破解内业和外业分家、地籍和执法割裂、调查和建库分离等难点痛点,开展“年度土地变更调查与遥感监测一张图(一查多用)”建设,在全省首创“变更调查与卫片执法协同工作平台”,建立了“内外协同、网上填报、多级联动、确认入库”武汉工作模式,彻底解决以往调查工作拖沓、衔接不畅、职责不清等管理弊端。其应用创新成果成功移植到全市第三次国土调查,建立了“第三次国土调查综合管理与服务平台”,大大提高了国土资源调查质量和效率,为构建自然资源统一调查监测体系提供了有力支撑,得到部、省、市各级领导的一致好评。建立的近20余年土地利用现状数据成果不仅成为全市自然资源管理法定数据,而且作为各级政府绩效考核、自然资源审计、GDP地耗考核等的重要指标。
   踏石留印、砥砺前行,提升服务全市重大项目落地效能
   摸清了“国土资源家底”,就为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支撑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当前,武汉市正处于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的攻坚阶段,发展理念由偏重追求经济上的数量增长转向为“以人为本”的质量提升,如何高质量保障全市重大项目顺利落地,是摆在童秋英面前的重要课题。她清醒地认识到“掌握真实准确的土地基础数据,最终的落脚点还是服务重大项目落地、保障社会经济稳步发展”。凭着一股“泰山压顶不弯腰”的精神,她开创性地开展全市重大项目落地服务工作,编制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武汉市建设用地报批指南和技术规定,规范了全市建设项目落地服务;研发了“建设用地动态监管系统”,建立了全市土地“批征供用登补查”一条龙空间大数据,提升了建设用地项目报批质量和效率,为市、区两级土地资源管控、节约集约利用以及税源管理等工作提供了有效支撑。近10年以来,累计报批全市新增建设用地项目6145项、面积达586平方公里,涉及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和耕地开垦费270余亿元,为机场三期、四环线、超算中心、通用汽车、国家存储器基地、航空航天产业基地等重大项目落地提供了高效服务,极大地促进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聚焦痛点、敢于担当,构建自然资源利用监测监管体系
   摸清了“国土资源家底”,就为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合理利用土地提供重要支撑。面对信息技术加快创新和跨界融合的发展趋势,童秋英敏锐地察觉到“自然资源利用监测监管正朝着多技术综合利用、无缝立体覆盖的方向快速演进”。
针对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用地需求与日俱增、执法人员“人少、事多”、执法工作“要快、要准”等困境,提出基于“互联网+”打造“武汉市国土规划执法监察信息平台”,在全省率先建立了“大数据预判、区域施测、精确锁定、快速查处”的立体执法监察技术体系,开启了市、区两级国土规划执法监察智能时代;针对全市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涉及“部门多、资金多、环节多、资料多”及省级审批权下放等难点,研究建立了“土地整治工程在线监管平台”,为管理、实施和服务三方搭建了互通、互信桥梁,有效支撑了乡村振兴技术服务,项目成果得到了《中国国土资源报》和《长江日报》专题报道;针对近年来面临的“建设用地增存挂钩机制实施及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紧张与闲置低效用地并存”等压力,研究建立了“覆盖全域、实时监测、动态预警”的市区两级一体化的“土地利用管理信息平台”,形成了“线上线下积极互动”的多渠道、多形式、多层级全市土地利用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为土地参与宏观调控以及区域经济发展贡献了力量;针对地质灾害巡查不到位、信息滞后、地质环境信息化空白等痛点,构建了“地质环境与矿产资源管理信息平台”,开发了地质灾害巡查微信小程序,建立了“四位一体”网格化防治体系,提升了全市地质灾害防治水平。
   “信息化面临着机遇和挑战,所谓‘狭路相逢勇者胜’,只要坚持应用技术创新服务基层,就一定能抢占先机、打好主动仗”,童秋英留下了这样的体会。
   “她真是个‘学习狂、工作狂’”。在武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系统内部,谈及童秋英的干劲,大家总是充满着敬意。面对自然资源体制改革新形势新要求,坚持不懈的学习是童秋英始终站在信息化探索前沿,紧跟时代步伐的“制胜法宝”。童秋英说:“只要方向对、功夫深,扑下身子干实事,没有什么难题是不能被攻克的。”对完成部、省、市各级目标任务,她总是坚定而自信,凭借着共产党员的一腔热血,牢记着使命和担当,以钉钉子精神、一干到底地做好国土资源基础性工作。



鄂ICP备1200144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202000267号